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首次成功构建可解码“内语”(silent speech)的脑机接口(BCI),即人类在心中默读或自我对话时的大脑信号。传统BCI通常依赖“尝试发声”的脑信号,但这对ALS或四肢瘫痪患者负担过大。此次研究表明,内语信号与发声信号存在重叠,意味着旧式BCI可能在无意中读取出患者的心中想法,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隐私风险。为避免泄露最私密的思绪,团队设计了两重“隐私防护”措施:一是训练AI区分并忽略内语信号;二是通过“心理密码”激活设备,例如想象短语“Chitty chitty bang bang”来唤醒BCI。实验结果显示,在受控词汇下,系统最高可达86%的识别准确率,但面对开放式思维内容时仍以“乱码”为主。研究者指出,该成果目前仅属概念验证,硬件电极数量及采样精度仍是瓶颈,但未来或将帮助失语症患者恢复交流能力,同时也必须严肃面对大脑隐私与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