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研究再掀12800年前彗星撞地球争议

大多数支持

大约12800年前,地球刚刚走出上一个冰河期,北半球气温却突然骤降,回到接近冰川期的寒冷状态,这段神秘的气候反复被称为“青年德利亚斯期”。近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考古学家克里斯托弗·摩尔团队在格陵兰附近的巴芬湾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疑似宇宙撞击的地球化学痕迹,包括可能源自彗星的金属颗粒以及富含铁和二氧化硅的微球体,研究成果已于8月6日发表在《PLOS One》期刊。这为2007年提出的“青年德利亚斯撞击假说”提供了新证据,该假说认为彗星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火灾,遮蔽阳光从而导致降温。不过,学界仍存在巨大分歧。另一种主流解释是“融水脉冲假说”,即北美冰盖融化产生的巨量淡水涌入大西洋,扰乱了海洋热盐环流,触发寒冷期。摩尔团队指出,两种机制可能并非对立,而是撞击诱发冰川湖泊崩塌与融水外泄,从而共同改变气候。尽管如此,仍有物理学家批评称相关证据缺乏决定性,且未能排除更常见的地质成因。此次研究虽让“天外来客”之说再度引发热议,但谜团依旧未能完全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