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新研究显示,木星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约45亿年前)曾拥有当前两倍大小及约50倍强度的磁场,彻底颠覆我们对这颗气态巨行星早期状态的认知。由加州理工学院的Konstantin Batygin与密歇根大学的Fred Adams领衔,团队通过分析木星近地小卫星Amalthea和Thebe的轨道倾斜程度,结合角动量守恒等物理规律,推算出木星在38万年龄时的体积约为地球的2000多倍。更强的磁场则极可能深刻影响了原行星盘中带电粒子的运动与物质分布,从而对太阳系其他天体的形成路径产生决定性作用。研究团队通过绕过传统依赖核心质量与气体吸积等不确定参数的模型,改用轨道数据等实测量,重建出当时木星的物理状态。这一方法不仅提升对木星演化机制的理解,也为整体行星形成理论,尤其是“核心吸积模型”的修正提供了关键支撑。研究显示,即使经历数十亿年,太阳系最早期的痕迹依然可追踪,为我们理解宇宙中“我们从何而来”提供了更清晰的线索。